湖北美术馆(中国美术家网会员主页)
首页 概况 新闻 展览 典藏 学术 设施 趣闻 理论 联系

        湖北省艺术品市场分析及开发利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收藏热升温,休闲经济到来,艺术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广阔,但长期以来,我省艺术品开发和销售存在机制不活、投资渠道单一、专业人才缺乏、艺术品定位不准、特色不明显等弊端,艺术品上不了档次,创不了品牌,成不了规模,出不了效益。如何充分利用我省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等特色资源,实现艺术品设计制作销售跨越式发展,满足市场需要,扩大市场占有率,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 艺术品市场开发前景分析
          (一)艺术品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好。
             1、居民收入提高,艺术品消费升级。根据国际经验,一定的GDP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和一定的文化消费支出有相关性。如果GDP人均达到1600美元,恩格尔系数应该是33%,个人文化消费应占20%。2005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700美元,而在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区已经进入4000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当前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从1995年的50%下降至2004年的37. 7%,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降至47. 2%。消费结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市消费逐渐从传统的有形物质消费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无形消费,其中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文化产品必然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10. 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4. 38%,达到1032. 77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1. 3%,达到247. 63元,文化娱乐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人均收入的增加必然伴随着消费支出增多与消费结构的升级。由此可见,人均收入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升级为艺术品消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审美经济来临,艺术品消费增加。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居住面积扩大,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艺术类艺术品的需求愈加强烈。 “审美经济”时代已经悄然来临,美食一条街、美景豪宅、健美房、美容院、汽车美容、香车美女、美女作家、“人造美女”、名模名星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艺术节庆等等,无处不有,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切莫认为这些天生丽质,倾国倾城的性感美女,搔首弄姿,翩翩起舞,只是为了争夺人们的眼球,在这些天使般美女的背后,在文化的背后,始终是由市场的商业游戏规则导演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喜欢欣赏美呢?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艺术品、名家字画、雕塑作品等,这些都是美的使者。美,就在我们身边。用一位哲人的话来说,因为人类爱美,所以这个世界才美。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到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等,无处不充满着美,无处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再看当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由于人们的生活逐步从温饱走向小康,因而人们对精神文化享受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这就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发展契机,预示着艺术品投资的春天到来。
             3、收藏热升温,带来艺术品升值。在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的一般作品仅为数十元,精品不过100元。60年代初,王雪涛一幅5尺大画精品售出价仅23元。徐悲鸿著名的《松鹰图》售出价仅为230元。60年代中期,傅抱石一幅大画仅标价为80元,齐白石的画标价为100元。80年代初,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收购全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收购价为每平方尺15元。而如今的行情则是: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黄宾虹的作品,动辄数十万元、数百万元;李可染、李苦禅、高奇峰、石鲁、潘天寿、黄胄、林风眠、刘海粟、朱屺瞻、唐云、吴作人、王雪涛、董寿平等人的作品,起价就是数万元。80年代中期在画坛脱颖而出的吴冠中先生,当时其画价只有几百元,如今身价暴涨千倍。书法、陶瓷、古玩等,也是行情看涨。例如,2002年,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宋代赵佶的绘画《写生珍禽图》,以2530万元成交;同年,在香港,张大千的《泼彩朱荷屏》, 2022万港币一槌定音;也是在北京,宋代米芾的书法《研山铭》,以3298?9万元的天价拍出。
             4、黄金周休闲经济出现,旅游艺术品需求增加。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自从我国实行春节、十一黄金周,增加节假日和带薪休假制度以来,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湖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对国内外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以随国、楚国、三国、显陵、武当山历史古迹游和以神农架、三峡风景如画游等为主,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旅游盛宴,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综观我省旅游,吸引游客的关键还是湖北的历史积绽、文明古迹,而这所有的均称为文化底蕴,有文化底蕴才有特色,有历史文化才能告诉未来,才能吸引人们,包括风景如画的神农架自然风光中有神农炎帝搭架采药的文化底蕴,如诗如画的三峡风光也有屈原、王昭君及峡江两岸的古代人文景观,所以旅游的基础和根本是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游客在吃、住、行、游、玩、观之后,就是购,主要购买当地的特色艺术品等,将所购的艺术品作为到一地旅游的纪念来保存,或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以不虚此行。据省旅游局统计资料:2007年我省旅游人次近1亿人次,旅游收入为600亿元,旅游人次、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7%、15%。人均旅游消费支出达600元,如按游客每人仅拿6-10元钱用于购买艺术品测算,2007年艺术品销售有6-10亿元的市场空间。此为旅游者最低消费支出,只占本人旅游支出的1%,另外每年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幅度超过10%,据此可以推测,我省旅游文化艺术品市场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二)湖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明显。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生地和传播区域。 楚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考古遗存;三国文化是指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考古遗存。广义的楚文化是指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荆楚地区为中心,辐射湘、渝、赣、豫、皖、苏等地区的以青铜、漆器、服饰、建筑、音乐、饮食及文学、哲学,天文学等为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广义的三国文化则是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源,以三国演义的传播演变为流,以这些史实和演义衍生出的文化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拥有丰富多彩的楚文化遗存。据统计,目前这类遗存约有73处之多。同时,湖北也是魏、蜀、吴三国志在必得、争夺激烈的地区,三国主要人物的重要活动和三国争斗的重大战场、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地区。有资料显示,现保存的湖北境内的三国文化遗迹有140多处,散处于除鄂西以外的全省各地。总之,湖北的楚文化、三国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底蕴博大精深,这些都是地方特有的,世上独一无二的,是开发艺术品根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好这些文化资源,开发与之相配套艺术品和衍生产品,开发时代艺术精品,促进文化资源丰富和艺术衍生产品齐全、精美的协调发展,将文化资源转化艺术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使艺术衍生产品成为拉动休闲经济和旅游消费增长的“内动力”,达到扩大湖北文化资源的社会影响力。
          (三)丰富文化内涵,培育新的文化增长点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艺术品不仅是消费,也是生产;不仅是事业,也是产业;不仅是精神力量,也是经济实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发展艺术品就是发展文化,也是发展经济。中国经济持续20年高速增长,而文化艺术品开发利用仍低位徘徊。中国目前外贸进出口总额是上万亿元,其中,出口过半,呈贸易顺差,但是文化产品出口则是贸易逆差,文化产品出口量不到整个出口量的1%,呈现出严重的赤字状态。艺术品业是中国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大的产业,也是我省的一个大的文化产业,在我省文化产业中处于重要地位。我省当前艺术品业和相关销售业及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本身可以创造社会财富,增加GDP总量,还可推进文化业的发展。据统计去年艺术品业销售、纳税、就业,对拉动经济发展作用非常大,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是低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绿色无污染的朝阳产业。
          (四)艺术品的教育、提升和和谐功能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越发展,社会就越和谐。因为人们将更加能享受生活给他们带来的休闲和乐趣,生活会更加愉悦,更加安逸,更加自由,更加幸福。艺术品业历史上就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当前国家正值盛世,百姓有安全感,衣食无忧,买一些艺术品欣赏品味,这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标志。收藏、欣赏艺术品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及其满足活动,有收藏和欣赏者的需要,才能有艺术品的销售、流通、服务的艺术品产业。人们正是通过艺术品的收藏、鉴赏、把玩,如沐春风,如饮甘霖,与艺术对话,享受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陶冶心灵,达到赏心悦目、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求得心灵上、内心上的一种愉悦、和谐与宁静。内心和谐是一种根本的和谐,艺术品业就是一种创造社会和谐和带来社会和谐的产业。同时,这种文化劳动需要读很多的书,需要研究,需要走进历史,需要沟通与交流。在收藏、鉴赏、交流、交换、销售等各环节中,这些人的历史知识、对古玩的鉴赏水平和文化素质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而人的素质提高恰恰是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所在。其次使人们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敬畏之情、热爱之情,产生一种神圣感、历史感、归宿感和依恋感,从而油然升起一种对中华民族、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的深厚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作用。


          二、制约我省艺术品市场开发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制约。
             我国文化产业体制还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首先,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事业性质,经营方式以事业化管理为主。即使部分文化事业单位通过大规模企业化改制之后具有一定企业性质,但其高层管理人员仍由原来政府一级官员担任;在经营方式上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仍享有事业单位的待遇,无法真正实现市场化、企业化的经营管理。
          (二)投资渠道制约。
              我省艺术品业的民营化程度较低,投资主体单一。民营资本主要集中在室内娱乐等低层次的行业,严重阻碍了艺术品业的投资渠道。
          (三)人力资源的制约。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力资源质量一直不高。特别是在艺术品业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且劳动力结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1)技术型人才普遍缺乏。以科学技术包装艺术品是文化产业当前的发展趋势,于是大量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提高艺术品业竞争力的有利保障。然而,由于教育结构的弊病,我国的技术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普遍短缺,直接导致艺术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在与被高科技包装加工过的国外艺术产品相比之下,我省的实力相形见绌。不利于艺术品竞争力的提升。(2)只重视内容创作,不重视管理营销。我省的艺术品企业缺乏日常运行所需要的基本人才,即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因此,不仅要在创作内容上更进一步,更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人员配置,培养市场化战略所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外语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等等。
          (四)艺术品开发特色不明确,有些地方处于原生状态。
             对楚文化、三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多停留在旅游休闲层面上,缺乏文化底蕴作支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同于一般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人们在参观、了解这些历史遗迹、遗存的同时,除了放松身心之外,更重要的是想增长见识,认识历史,开阔视野,寻找智慧之源、思想之光。因而,它需要经营者在“文化”上找亮点,下工夫,做好文章,否则,没有文化底色的资源开发,只是浅层次的短视行为,最终就会连同其文化资源的历史影响也一并受损。如赤壁古战场留存着丰厚的历史遗迹和遗存,赤壁镇的东汉一条街,虽然商肆林立,但所售的全为蒲纺产品、羊楼洞茶叶、竹器等物,至于与赤壁大战中的人、事、物相关的文化旅游艺术产品则不多见,有关宣传赤壁大战的书籍、音像、图片等纪念品也十分有限,文化产业开发明显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荆州是楚文化、三国文化的渊薮,但缺乏对楚文化、三国文化内涵的开发,所经营的艺术品,所开展的活动,“楚”味不浓,“三国”印象不深,本地文化利用开发彰显不够。
          (五)艺术品定位不准确,宣传不到位。
              众所周知,艺术品业开发不仅需要定位准确、扬长避短、人无我有、打造特色,而且需要宣传推介、扩大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占领市场先机,拓展市场销路。但就湖北省楚文化、三国艺术品业开发的整体而言,定位不明确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如宜昌有大量的楚文化、三国文化遗存,仅以与关公生前死后有关的遗存而论,其下辖的当阳县即有古麦城、周仓墓、关陵、关公显圣处、显烈祠、跑马堤、扬旗崖等60余处之多。在这样一个关公历史遗迹众多,关公文化浓厚之地,在关公文化对海内外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情况下,是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发艺术品的,但既没有很好地打造、宣传这一品牌,也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以与三峡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与玉泉山的宗教文化资源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但只有关陵门口有几处小摊贩,形不成规模经营,小摊贩所售的艺术品品种少,制作不精,与外地景点是一样的,有的是从沿海省份批发进来的大路货,观众一看就眼熟,打动不了观众掏钱购买的欲望,观众成了只看一眼的过客,留不下多深的印象。
          (六)艺术品与文化景点不配套。
             加大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大资源的文化互补性,提高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不足。东坡赤壁以苏东坡的“二赋一词”而驰名,其中的诗词歌赋、碑碣书法是吸引历代文人留连、追慕、学习的重要内容,兼之该景区依山临江,绿树红墙,楼台亭阁,若隐若现,登楼既可瞰大江气象,亦可纳朝晖夕阴,因而观文赏景成了“文赤壁”的最大卖点。就单个景点而言,东坡赤壁在这方面应是做足了文章,但与之相配套的工作则不尽如人意:一是没有与景区氛围相匹配的艺术品产业。在“文赤壁”这个文采风流,翰墨生香之地,开发笔、墨、纸、砚、书籍、字、画等系列艺术产品和与苏轼有关的系列旅游纪念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实际上,在这里经营的几家店铺多销售小玩具、小器具,经销艺术产品似乎成了它们的副业,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特色。二是没有景区之间的文化资源和艺术品互动。鄂东一带,山川秀美,人文荟萃,仅赤壁附近,黄州城内,即有遗爱湖(黄州太守徐君猷与苏轼饮酒对谈,吟诗作赋之地)、宝塔、安国寺、青云塔、李四光纪念馆、陈潭秋纪念馆等景点,可以整体推出。如果将这些历史文化景点与鄂东诸如红安、圻春、浠水、英山、黄梅、麻城、罗田、武穴、鄂州西山等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分类(如名人系列、红色系列、山水系列等)分片互相借重,连体开发,开掘艺术产品,推销农副土特产品,甚至推出文学艺术作品,那么鄂东文化资源的挖掘将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更远大的前景。

          三、 艺术品开发利用构想及对策
          (一)继承文化传统,形成特色。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不断地从民族历史和民族生活中挖掘民族精神,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才能创造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独具中国特色文化的艺术品。首先,将我省各地已颇具世界影响力,并具有湖北特色的文化元素吸收到艺术的创作中。例如,除了传统的楚文化、三国文化元素,还要充分挖掘武当山、明显陵、三峡、文赤壁、神农架山水等著名景点所蕴涵的丰富文化,融入艺术品的创作中,制作出我省著名景点系列产品。其次,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创作系列民族文化精品。选取各民族独具地域特点,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文字、装饰图案、民间节庆、民间戏剧等文化元素,吸收并创作出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系列艺术品。此外,还可充分发掘当地文化资源,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创新制作系列产品。如三峡以当地众多名人遗迹、颇具盛名的中华白鳍豚为题材,将地方特色鲜明的民间戏曲融入其中,打造艺术品品牌。
           (二)博采众长,增强活力。
          文化发展越是多元化,就会促发更多的创意。艺术品业要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地方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发挥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吸收异域文化的精华,增强艺术品竞争力。在与艺术品自身传统相协调的基础上,要面向全国,乃至世界,以多元化的文化趣味和情感焦点作为市场基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世界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开发创作系列产品,延伸艺术产品的品牌价值。并在保留湖北文化风格基础对产品造型进行拓展,融入当今世界流行时尚与新兴一代品味,充分体现“活力、时尚、自然、环保”的特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增强艺术品市场拓展能力,提高竞争力。
          (三)品种花色上创新、出奇、现特。
             1、开发观赏型艺术品。在博物馆、著名的风景区及旅游接待场所设置专厅,展示各种类型、用途的特色艺术品,形成一道亮丽风景,供游客欣赏和购买。这一类艺术品,应注重造型的变化特点,可以根据地方特有的风情特色,依靠本地优秀的文化历史,增加本地风情特色的系列造型艺术品。还可以以人物、动物、植物、昆虫、器皿、壁画等等多种方法来表现。例如人物,可以利用陶瓷艺术的特殊语言来表达生活,以泥土的气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使得造型形象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塑造夸张、形肖传神等特色。在手法上,可以充分吸收中国画写意笔法的精髓,强调概括和夸张,追求造型生动传神、釉彩浑厚朴实的特点。在塑造上,采用塑、雕、刻、划、捏、捺等多种塑造手法,打破团块造型,有虚有实,不仅要注重立体动态,也要注重线条的流动,对人物面部表情、动态都应表现出客家人朴实的内心感情,衣纹的处理也要追求空间感,充分体现出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新款风情小型陶瓷艺术品,应小而精美、造型新奇,具有随身佩戴性,又要具有随时观赏性。轻巧、美观,方便携带,可以增加纪念品的艺术美感,还可以宣传旅游胜地健康、自然的美好形象。
             2、增强文化型艺术品。湖北是楚文化、三国文化之乡,可以增强以历史杰出人物、历史故事、风土人情为题材的艺术品,一方面款式应千变万化,追求造型的别致与多样化,一方面要依靠科技求发展的观念,敢于在市场的竞争中大胆的探索,不断发展,努力打造出个性特色,充分展示,带给国内外游客美的享受,增强游客对我省历史文化的喜爱。如果能让游客多方面多层次更多地了解客文化内涵,就更能增加游客对客家的兴趣,增加对整个旅游过程的满意度。从古至今,历史英才辈出已成为我省的荣耀,将这些名人的风采,以写实和夸张的不同手法在艺术品中表现出来,是开发新型的我省艺术品的闪光点,如以中华始祖—神农炎帝、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医圣—李时珍、茶圣—陆羽、科学家—毕升和李四光、革命家—董必武和李先念等为题材塑造一些精细雕塑瓷、或以反映少数民族婚嫁场面人物的组合、巴山舞等题材的适合于室内外装饰的壁雕,这些题材对创造湖北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的每一个情节,都是一个真实故事的缩影,每一个片断,都是一个形象的写真这些真实情浓的人物、生活真实写照的艺术作品,自然将沟起人们对他们的崇敬心理。这些表情、动态不一的一件件作品,向人们讲述的就是一个个令人骄傲的故事,不但是对过去无言的记录,也为以后的流传起重要作用,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富的有形的艺术品。
             3、开发参与型装饰艺术品。开发设计出系列类似以钥匙圈、徽章、挂件等多样化形式出现的艺术品,让游客配戴在穿上身上,亲身体验,加深印象与感受,获得兴奋和快乐,留下美好的记忆和回味。也可以让游客亲手参与一些艺术装饰品的的制作,体验制作的乐趣,甚至可以让游客将参与制作的成品带走,让游客留下终生难忘的纪念。在设计和开发时应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突出独特的文化品味和注重对地域文化的表达,鼓励以景区景点自行开发与其相称的装饰艺术品,或开发有保存价值的装饰精品。
             4、提升艺术品的艺术内涵。艺术性提高,艺术品才会更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艺术品的高档产品并不能表明其艺术性也具有高水准。因为,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感情真挚、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充分反映了时代特征,反映了时代生活美,给人以启迪、生趣、寓意的熏陶。如果具备了这些特征,即使简洁其艺术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只有艺术品的艺术性得到了提高,才能使游客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对艺术品产生良好的印象,增加游客的回头率,促进消费,更好地带动文化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完善市场体系,扩大投资渠道。
             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具有明显的事业化性质,民营企业比重较小,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要鼓励部分有竞争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进入艺术品业。民营企业可以弥补艺术品产业的资金不足,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资源,民营企业介入的形式可以采取对原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参股等形式,也可以是直接兴办各种类型的艺术品企业。关键是以资本和知识经济为纽带去整合现有的文化企业,扩大其经营范围,使其增值。同时,应通过政策法律手段,培育和扶持民营艺术品企业的发展,并加快本土有实力的艺术品文化企业的合并,培育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文化艺术品企业集团,以增强我省艺术品文化企业的竞争实力,抵御冲击,为艺术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战略做好准备。
          面对免费开放的大形势,各类博物馆要转变观念,对博物馆艺术品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并维持其可长期持续利用。既要完成文物、古迹的研究保护和文化宣传教育的传统功能,融入“大旅游”市场,争取成为旅游的热点, 同时也要开发与本馆配套的艺术品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博物馆事业收藏—研究—展览—宣教—艺术品销售的良性发展。
          (五)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制度。
             我省艺术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令人堪忧,表演型人才相对过剩,艺术品技术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要加大文化艺术品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实施好文化艺术品产业的人才战略,保证重点人才的培养。重视对技术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同国外知名文化企业的交流学习,并定期选派优秀人员赴外省或国外学习深造。同时要加强文化艺术品企业营销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建设,各个文化艺术院校要转变教学观念,在重点培养传统文化表演素质的基础上同时注重文化企业管理素质和技能性素质的培育。其次,为了适应未来艺术品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应加速国际化经营人才的培训与选拔,迅速积累一批具备外语能力、谈判能力、法律知识、金融知识、旅游知识的外向型、创新型人才,使文化艺术品业的人才结构多元化、高度化。
          (六)讲究品牌效应,进行广泛宣传。
             品牌是艺术品业无形资产的载体和仓库。没有品牌,无形资产也就无法承载和积累。 “品牌创造价值”,艺术品的运营已从过去表层追求利润转变到深层塑造品牌,从注重做好局部转变到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品牌形象。品牌如今已经不是企业产品的专利,品牌意识的逐渐觉醒已成为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变革的新力量。品牌对我省的文化产业来说,它才刚刚在观念层面被认识。从受众的角度看,品牌是产品在观众心目中的固定化和标识化,它是观众在长期观赏经验中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品牌对受众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品牌是带动艺术品快速发展并增加收入的徽号,而且品牌化生产有助于艺术品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品牌对于艺术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市场竞争不仅仅是物质因素的竞争,还有精神文化因素的较量。艺术品的品牌概念浓缩了民族文化精神、品个性品质和受众的忠诚和偏好。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是相对独的风格和特点;第三是具有民族精和文化魅力。艺术产品的品牌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魅力的象征。如果给品牌注入高品位的文化含义,让它带着文化色彩去参与竞争,才能引起消费者联想,产生美好的想象,而且能够激发消费者心底的情感,撼其心灵,从而使其品牌平添几份力量。
          (七)注重市场营销技术的运用。
             艺术品消费需求具有比一般消费需求更高的弹性,因此,其市场的扩展必须依赖艺术品经营者予以发掘,在营销中讲究特色、时尚和宣传,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艺术品产业是最富个性化人性化的产业,因此经营者必须善于捕捉特色,以期引起人们的新鲜好奇感,从而打开销路,营销形式必须多样化。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营销策略走在世界前列,“古根海姆模式”为人所称道。他们大胆的“走出去,引进来”,强调展览规模,树立精品意识,围绕打造国际文化品牌这一战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在项目的具体操作上,首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严密的策划方案,使展览计划具有挑战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其次,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新闻发布、广告宣传等各种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宣传造势。再次,注重拓展展览的艺术产品,充分发掘展览的附加值,通过艺术产品的销售扩大展览的影响,形成环环相扣的互动效应。1998年,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与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在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中华5000年文明艺术展”,几个月内接待近100万观众,创造了世界展览史上的奇迹,仅门票收入就超过1000万美元,加上艺术品的销售值,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八)定期举办艺术品论坛、展览会。
             举办各种论坛、展览会与博览会,是实现文化沟通和文化交流,扩大文化辐射力,加大覆盖面的现代文化传播形式。借助中部、全国文化产业博览会机会,可借助博览会的全国和国际影响力,举办艺术品展览会(论坛),辅以系列产品展销、推介会及招商引资洽谈会等,推进论坛的实质性进展,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因特网、户外广告、实地展示、洽谈沟通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同时举办相关论坛,如艺术品人才教育发展论坛、艺术品发展论坛等等,开展多学科、多形式、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国际、国内艺术品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做主题报告,提高论坛的学术地位与档次;加强艺术品与国内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合作与沟通,组织相互间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学习、进修培训与交流,引进人才、资金、设备和技术。还可以通过联合办学的形式,借用其他省和地区的技术力量,培养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最终,推动艺术品的设计、制作、营销的发展。

      More 新闻动态
      ·湖北美术馆举行“七一”系列庆祝活动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展暨首届湖北美术节
      ·热热闹闹迎新年,触觉视觉双享受
      ·岁末年初推出四大主题展览
      ·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先耀同志到我馆视察工作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抓培训提素质,打基础促发展
      · 杜建国厅长一行到省美术馆检查指导工作
      More 馆内设施
      艺术书店
      咖啡厅
      More 馆藏作品
      《孙中山像》
      《灵魂的垂钓》
      《无题》
      《暖融融》
      • 电话: 027-86796067 (总服务台 邮箱: hbmoa@hbmoa.com QQ :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三官殿1号
      Processed in 0.412(s)   31 queries
      update:
      memory 8.7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