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评论库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1970年代出生的并非都是“70后”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8-17 12:51:39 来源:网络

        不是卡通的时代,也不是果冻的时代,而是数字化的时代


          王明贤:刚才听了蒲鸿的发言,我觉得他有非常强的理论分析,还有鲍栋,我觉得这批青年批评家很有潜力。说到80后、70后的艺术,我觉得对它的研究分析,首先是青年批评家的缺失,因为青年批评家在整个艺术构架中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我现在看他们两位,其实他们应该是能够构成中国当代艺术界,当代艺术批评的新的力量。而且这批青年批评家,他们跟老一辈批评家不一样,他们可能不是通过那种宏大的叙事,而是从具体的研究入手,并且对整体的文化批评脉络把握的非常好。包括这次展览,我觉得也是这样的,因为这次展览基本上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但是由于前几年,包括整个艺术批评的原因和市场的炒作,大家对所谓的70后、80后,就理解成卡通一代和果冻一代,但是从这个展览,不能像以前贴标签一样划分,这些艺术作品还是反映了很新的,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卜桦,我发现他们对社会,对文化有比较敏锐的洞察力,我感觉有点像在25年前看到85美术运动,有一批青年艺术家出来一样,这是一个新的批评和新的艺术的现象。1980年代我们讨论,1980年代是批评的时代,当时有一批批评家,比如高名潞、粟宪庭等,他们对整个中国的85美术新潮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现在的批评家,我觉得在整个艺术潮流后面起的作用不够大,这到底为什么?实际上这批批评家,他们看书非常多,研究的问题也很深入,现在很可能是85时期的艺术家,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年轻批评家的出来。85时期的批评家,应该关注到这批青年批评家,他们应该在中国整个艺术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我觉得不是卡通的时代,也不是果冻的时代,而是数字化的时代,在这种数字时代中,包括传统的文化研究,以及最新的科技发展交织在一起,应该引入新的艺术家跟新的批评家,来开拓21世纪整个中国新的艺术发展。




          1970年代出生的并非都是“70后”




          阎安:我理解的“80后”、“70后”,可能稍有不同。“80后”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概念现在很热,也很红,大家在艺术界提出80后,是跟着70后提出来的。这里面有一个误区,不是说1970年代出生的都是“70后”,在文学界、艺术界更早的提出,是在“新锐目光“系列展览里,目的是推出年轻艺术家,刚好是指“70后”的艺术家,也跟青春有关系。绘画界提出了“70后”的现象,后来朱其也做了一个展览,首次在他的序言里面,把“70后”提出来了,并且列了名单。接下去是黄欢的展览,在展览里面,他们的前言提出了“70后”的概念。实际上“70后”的概念在艺术界,刚开始就有一个名单的。就像我们现在提吴门画家,生在吴门,但是不一定不属于吴门画派。“70后的名单”,为什么现在被泛化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家觉得很好用,因为他的标题有他的模糊性。大家都是70后,我就拿来用。这是一个泛化的过程,到后来越来越不明确,现在已经很不明确了,最早提出,朱其自己也不满意,前几期的《Hi艺术》,中间夹了一个小插页,就说“70后”艺术家的范围、提名之类的,为什么要这样提?他们已经意识到我们提出的“70后”,你们大家都在用。什么人才是“70后”?像最早的尹朝阳,包括80后出生的一些人,是有一个名单的。在现在使用的人当中,这个概念已经变得很模糊了。




          就“70后”本身来讲,我觉得刚才各位老师提的很对,其中作为10年划分,中间是有断层的,我觉得这点和两个展览有关系,在早期提出“70后”的概念,主要是以青春残酷为主的,之后加进了卡通的风格,并不是说所有画的像卡通,都能归到卡通里面去,这个命名应该严谨一点,之所以“70后”在全国造成的影响大,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些没有出来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们,他们可以找到一种归属感与集体感,能够用集体的力量出来,所以70后这个词才用得越来越广泛。“80后”也是一样,前年已经明确提出了80后,现在网站也有,刊物也有,包括前面已经有一些80后的艺术家在北京的一个展会上,自己租了摊位,但是我觉得他主要的考虑也和“70后”一样,能够给自己找到一个模糊的,大家都能够进来的机会,形成一个群体,以方便推出。如果我们作为批评的力量来谈“70后”,其实有一些问题,包括“70后”泛化的问题,它太宏大了,遮盖了一些细部、局部的风格特点,这本来就是不同的。这是我对“70后”的一个看法。因为我曾经疏理过这个概念的由来。实际上它不是特别泛化的一个概念。




          刘礼宾:谢谢阎安先生。他给我一个提示:要对这些被抽象化的概念作词源学的探究,这是我需要注意的。但是我提出疑义的是,在当下,对这些概念造成的影响作深入分析,要比做词源学的探究更重要,也更具有紧迫性,这也是我今天思考的出发点所在。




          邹跃进先生在1990年代有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他者的眼光》。作为资深批评家,你是如何看待 “70后”、“80后”这类界定的?作为年轻人的“他者”,你又抱有怎样一种眼光的?

         

        来源:网络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90(s)   11 queries